“全国节水型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对于河南郑州这个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二分之一、不足全国十分之一的城市来说,这些荣誉殊为不易。一连串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荣誉和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相连——郑州市供水节水技术中心主任任长江。
“要想实现依法治水,严格管水,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是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方向。”谈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任长江开门见山地说。
多年来,郑州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区域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现象。任长江上任后,不断探索创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管理模式上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计量、统一标准、统一收费,解决了过去部分单位协议收费、协议计量,重收费、轻管理的问题。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水资源和节水管理工作,任长江相继推动了《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郑州市节约用水条例》《郑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修订和完善;制定了《水资源日常管理制度》《自备井、水源热泵抄表计量制度》等8项制度规定。他主持编制的《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与科学管理》专著,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主持的“郑州市雨水综合利用研究”项目和“郑州市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项目,分别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
为促进节水器具的推广和规范管理,任长江推动出台了《节水器具检测管理办法》,联合郑州市工商管理局、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加快淘汰非节水型产品的通知》。他还积极推动建设了郑州市用水节水产品检测站,加大对市场上销售的节水产品的检测力度,并将检测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指导市民选择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信息化是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但就目前看来,尤其是基层市县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还有一定难度。”任长江介绍,郑州市水资源管理与监控系统正在不断完善,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562眼自备井水量监测系统、103个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4个地表水水源水质实时监测系统。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化,任长江联合技术单位研制开发了郑州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并做到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使郑州市水资源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
2005—2013年,郑州市城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747%,城镇人口增长了38%,而用水总量仅增长了28%。在没有新建供水水源的情况下,郑州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郑州市是南水北调受水区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分配给郑州城区的水量共3.3亿立方米,但是根据供需水平衡分析,每年仍缺水2.1亿立方米。要保障郑州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实现中部崛起,仍需采取节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任长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