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商丘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水利部门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技术指导,狠抓措施落实,全市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此起彼伏,战果辉煌,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在工程规模、质量、效益、建管机制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御旱涝灾害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据统计,全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2亿元,新打机井3760眼,配套3760眼,更新机井3000眼,建护井工程4010眼,新建维修桥涵闸2825座,疏挖沟渠2467条,3273公里,完成土石方386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2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1万亩,改善引黄补源面积15万亩,解决农村不安全人口12万人。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抓领导、抓创新、抓重点、抓投入、抓质量、抓实效。
一是抓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在冬修工作中,各级水利部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编制基本建设实施方案,提前交党委、政府领导研究,决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的主攻方向。全市冬修动员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刘满仓、王保存等带领水利、财政、农办等相关单位,多次视察水利建设工地,现场指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了确保工程的工期与质量,市政府责成市水利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三个冬修督导组,经常性的了解工作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县(市)区把冬修水利建设作为冬季农村工作的突出中心来抓,下达指标,分解任务,多方协调,强力推进。宣传部门紧密结合形势,大力宣传水利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营造舆论氛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该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克服涉农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分清主次,科学安排,冬修水利建设遍地开花,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二是抓重点。入冬以来,商丘市严格按照“项目拉动”的指导思想,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和省安排实施的引黄南线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涡惠河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民办公助”工程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由于这些工程的开工建设,大大调动了各级和广大干群投入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各县(市)区针对区域内防汛抗旱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力开展了沟渠清淤治理和灌区引水配套工程建设。据统计,今年该市开挖10万方土以上的沟渠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条,土方量增加100多万立方米,开挖土方在40万立方米以上的沟河就达6条。
三是抓投入。面对“两工”取消、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新形势,如何多元化、多层次保证和增加投入,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入冬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政策,及时拿出对策,以政府带动,群众发动,社会联动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广开融资渠道,较好地解决了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市级财政拿出1256万元用于引黄南线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同时,协调金融部门贷款560万元用于城区包河二期治理护坡工程。各县(市)区也大大增加了本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的力度,永城市出资630万元,主要用于沟渠清淤和毁、危桥梁的维修改造;虞城县拿出300多万元治理了“三沟两河”;睢阳区财政出资230万元,用于杨大河治理和面上土方疏浚补助;民权县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引黄干渠的治理,提高引水能力;宁陵县投资200多万元治理大沙河等等,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实施的需要。
四是抓创新。坚持用创新的思想,找准工作着力点,变行政推动为政策引导,将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抓规划、抓政策、抓法制、抓引导、抓服务上来。各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抓好“民办公助”试点,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宁陵县把水利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土方用于园区,园区出资用于土方开挖;民权县、柘城县等拿出部分资金,按土方量的多少给予一定的补助,调动了村民干水利的积极性;睢阳区与商丘军分区结合,开展军民共建,疏挖了陈两河进水沟,改善了生产条件,密切了军民联系;柘城县对水利建设实行奖惩制度,对评比出的前三名分别奖励10万元、6万元、4万元,最后一名罚4万元,并对书记、乡长各罚2000元;同时,还大力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到了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确保了所建工程标准高、质量优、效益好。
五是抓质量。商丘市各级水利部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切实强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保证每个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南线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河道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毁修复等重点水利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加强了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面上的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定责任、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度要求,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等各个环节抓起,始终把质量摆在首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把质量关。
六是抓实效。商丘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做到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服务“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统筹兼顾,注重实效。一是结合近几年连续发生秋涝的实际,大力开展了面上除涝工程建设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做好了边界工程治理工作。如,虞城县“三沟两河”治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区域排涝能力;睢阳区杨大河治理、虞城县郎沟治理、永城市的红鱼沟治理等即可解决沿渠乡镇的排水问题,又较好地排解了与邻省、邻县的边界水事纠纷。二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民办公助”工程安排在高新农作物、高附加值农作物的种植带,真正做到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水利建设就配套服务到哪里。三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注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各级按照“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薄综合治理”的原则,深挖沟,高抬路,使治理区沟相连,路相通,田成方,林成网,有效地改善了区域内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
(来源:厅农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