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份,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稀少,豫北、豫东8市更是滴雨未降。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河南省已有1025万亩小麦遭遇旱情。虽经全省各地全力抗旱,仍有100多万亩小麦处于“焦渴”状态。
作为农业的“血脉”,水利灌溉的作用此时更加凸显。但令人忧虑的是,在经历几年稳定增长之后,河南省节水灌溉面积增速却逐年减缓。
据统计,1996年以来,河南省每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左右。但自2004年起,每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却降至100万亩。
省水利厅一负责人介绍,由于河南省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河南省节水灌溉面积达2000万亩。按示范区标准计算,每年节省农业灌溉用水17.7亿立方米,三年节水量能注满一座小浪底水库。但时至今日,这些工程已陆续进入报废期。许昌市节水灌溉面积2004年衰减6.78万亩,其中因工程老化造成衰减的就有5.34万亩。近几年,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以及省道、县乡公路的扩宽改造,也占用了大量节水灌溉农田。城市化进程加快,也使节水灌溉面积进一步萎缩。有关部门统计,因建设用地,郑州市仅2004年就减少灌溉面积3.23万亩。
为突破困局,省水利厅目前正在调整规划思路:城市近郊已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的地区,以及已规划的高速公路沿线、近期规划扩宽改造的公路两侧,一律不再新建工程。
针对工程建设占用节水灌溉设施的问题,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呼吁,必须尽快建立投入补偿机制。无论公路、铁路建设,还是城市建设,凡占用节水灌溉设施的,都应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本辖区范围内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否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趋加快,节水灌溉面积的大幅衰减将不可避免。”这位负责人说。
来源:河南日报